对于高考,中国民众始终非常关心(图源:新华社)
重庆“重启”高考政审一事突遭舆论反弹,令重庆官方始料未及,继而引发更大的争议。对此,中国央视评论认为,重庆不仅要释疑,更要解虑。
北京时间11月9日,中国央视网刊文点评重庆高考政审风波,认为普遍性的政审要求,在执行中难免会发生作用,将来会不会出现各种举报、诬告等现象,亦未可知。
评论认为,民众对重庆高考政审不理解,有疑虑,担心回到“查祖宗八代”的老路,并非不能理解。这要求,任何一项政策的更改,都不能走老路、走回头路。
中国央视网还认为,教育本该“有教无类”,将有问题人群拦截在高校大门之外,是一种放弃、放逐,无法从根子上解决问题。
11月6日,中共重庆机关报《重庆日报》在提到2019年高考报名时,称政审不合格者不能参加高考。其中不合格事项包括,反对四项基本原则;道德品质恶劣;有违法犯罪行为。
重庆方面的消息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。不少声音称,重庆的举动是倒退,是违背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的讲话精神。邓小平1977年下令恢复高考,并“抛弃”高考政审。
随后,重庆官方回应称,关于政审是记者写错了。但因被发现重庆考试院本身就使用“政审”一词后,舆论更加喧嚣。甚至连中国官媒《环球时报》总编胡锡进都认为,记者不该背锅。
面对“文革回潮”疑虑,重庆官方再次发布道歉声明,称将“思想政治品德考核”表述为“政审”是不规范、不准确的。
重庆高考“政审”风波,要释疑更要解虑
近日,一条来自《重庆日报》关于重庆高考报名的消息在网上刷屏。文章称,“2019年普通高考11月7日开始报名,政审不合格者不能参加。”而具体政审不合格的指标为有以下情形之一者,“反对四项基本原则;道德品质恶劣;有违法犯罪行为的。此外,报考军警、公安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院校,公安部门和院校会对考生进行再政审。”这一报道迅速引发广泛争议。
尽管9日凌晨,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官网对此事进一步作出说明,表示其微信公众号“重庆招考”在发布信息时,将对考生本人的“思想政治品德考核”表述为“政审”是不规范、不准确的,其工作人员回答记者询问的答复也是不准确的,并申明2019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对考生本人的“思想政治品德考核”内容及方式均无变化,但这并不能消除公众对高考“政审”的担心和焦虑。
公众对政审并不陌生。除前文中提到的报考军警、公安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院校需要政审外,一些上年纪的人也曾经历过政审,甚至有些人是因为免于政审,才得以接受高等教育。如今,“政审”重回视野,无疑会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,进而产生各种焦虑。
我们都知道,常态化的高考政审,是指报考军警、公安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院校,有关部门会对考生进行政审,此项政策执行多年,未见歧义。而据此前媒体对重庆新规的报道,则是在此一特定范围之外,对所有考生的“政审”。这就意味着,之前只是针对部分考生的政审,现在则有可能扩展到重庆所有考生。这既是政审的关口前移,也是政审的范围扩展。由此,公众必然会产生疑虑: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导致一部分考生无法参加高考?
这并非杞忧。一者,任何一项程序、制度的设立,一定会在现实中产生某种影响或制约。但凡提出普遍的政审要求,那么,在执行过程中就必然会发生作用。而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,与学生思想的活跃程度,很有可能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在这道门槛前早早折戟。而如果考虑到竞争性因素,将来会不会出现各种举报、诬告等现象,亦未可知。
再者,教育本该“有教无类”,学生思想有些活跃,甚至有些人涉嫌违法犯罪行为,不仅不该拒绝其接受高等教育,这些人群恰恰是教育大有作为的对象。仅仅将其拦截在大学校门之外,不过是一种放弃、放逐,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同样,也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。所谓“春风化雨”“润物无声”,强调的都是教化对于人心的作用。任何人都有赤子之心,都可能向善向上,关键在于这个社会要有“不放弃”“不抛弃”的气度,近年全国多地涉罪未成年人被最大限度教育挽救而有机会上大学,就是社会包容性的最好例证。
公众对重庆高考“政审”政策不理解,有疑虑,担心回到之前“查祖宗八代”的老路,这样的心情尽管不乏“误读”成分,但也并非不能理解。这也警示我们,任何一项政策的更改,都应着眼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的要求,而不能走老路、走回头路。至于重庆高考“政审”,不管当地是否有意启动全方位的“政审”,也不管这“政审”与改革开放前的“政审”有无区别,高考资格审核都应该尽可能保障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0 Comments